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方海星 记者 杨子宸炒股证券配资网
赵阿姨(化名)今年69岁,因为左上腹疼痛、腰背部酸胀前往医院检查。增强CT结果显示,赵阿姨胰腺体颈部存在肿物,考虑为胰腺癌,而且肿瘤累及周围大血管。当地医院评估后认为已经无法进行手术,这个消息对赵阿姨一家犹如晴天霹雳。
胰腺癌向来有“癌王”之称,面对这样的诊断,赵阿姨的生命似乎已进入了倒计时。
然而,赵阿姨性格十分乐观,坚持要求积极治疗。于是,赵阿姨一家四处打听、多方咨询,最终决定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-肝胆胰外科,找方海星副主任医师做进一步评估与治疗。
肿瘤侵犯腹腔干,手术还能做吗?
结合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后,赵阿姨被诊断为胰腺癌累及腹腔干动脉,后续的超声内镜胰腺肿物穿刺活检,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诊断。若要根治赵阿姨的胰腺癌,就必须连带切除受侵犯的腹腔干动脉。
展开剩余76%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
要知道,腹腔干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,它为腹腔内多个重要脏器提供血液供应,比如肝脏、胃、十二指肠、胰腺和脾脏。而腹腔干切除术面临最大的风险,就是可能导致上腹部重要脏器缺血,其中对肝脏供血的影响最大,因为肝脏动脉血供一般只来自腹腔干的分支肝总动脉。
好在,如今有改良的Appleby手术(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切除术),让腹腔干切除成为可能。在切除肿瘤和腹腔干的时候,通过保留胃十二指肠动脉,动脉血流将反向供血,从而保证肝动脉的血液供应,同时也不影响胃的血供。
虽然从理论层面来看,这种手术方式是可行的,但实际手术难度极大,风险也很高。赵阿姨的肿瘤范围广,为了尽可能缩小肿瘤,提高彻底切除的成功率,她需要在术前接受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,这意味着,赵阿姨即将踏上一条艰苦卓绝的“抗癌”之路。
自助者天助,自救者天救
方海星耐心地将病情以及治疗方案,一一告知赵阿姨一家。赵阿姨重新燃起希望,下定决心积极配合治疗,她的丈夫和儿子也始终坚定地给予她全力支持。
随后进行的腹腔CTA检查,还给赵阿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她的右肝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(这是一种先天变异情况)。
这个天生的变异,让术后肝脏缺血的风险进一步降低。
经过近半年的系统性治疗,赵阿姨克服了化疗和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,幸运地发现肿瘤有了退缩,手术时机已成熟。
在大运河院区麻醉医生团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高效配合下,方海星团队为赵阿姨成功实施了改良的Appleby手术。术后恢复顺利,术后病理报告及CT复查均表明,手术切除很彻底,没有肿瘤残余。
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
目前,赵阿姨正在进一步完成术后辅助治疗,胃口、体重均已恢复到病前水平。每次查房时,乐观开朗的赵阿姨总会热情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表示感谢,还笑着唠叨自己变胖了,肚子上肥肉都长出来了。
赵阿姨无疑是幸运的,据统计,那些没有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,在传统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往往只有一年左右。
胰腺癌为什么难治?
胰腺癌,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或腺泡细胞,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,侵袭性强、生长迅速、易变异、扩散快。
在我国,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不断增加,国家癌症中心的全国癌症报告显示,2022年我国胰腺癌新发病例约11.9万例,死亡病例约10.6万例,发病率位居第10位,死亡率位居第6位。
胰腺是一个“沉默”的器官,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位于上腹部深处,是我们身体中的“酶工厂”,能产生大量消化酶和胰岛素,在人体内分泌和消化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由于胰腺位置深且结构复杂,胰腺癌在初期往往又没有症状,使得其难以早期被发现。随着肿瘤进展,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、腹痛、体重下降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所以,超过50%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,治疗难度大,其五年生存率通常不到10%。
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治疗,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。有研究发现,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,5年生存率约为10%~20%。目前,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(MDT)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模式。
以根治性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(包括放化疗、靶免治疗等)明显提高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。对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甚至合并寡转移的胰腺癌,通过系统性的转化治疗,越来越多患者得到了手术机会。在最新的研究进展中,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断发展,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,给战胜“癌王”带来希望。
发布于:浙江省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